名字們

 總會忘記所謂的「興趣」和「嗜好」,

其實也只是一種媒介。


喜歡閱讀、看電影、聽音樂、進劇場,

但這些管道之中,

傳達的是什麼樣的故事,

選擇的是什麼樣的價值,

能夠辨識嗎?


我跟著家人從眾多影集戲劇音樂中,

找到自己喜愛的口味,

呂蒔媛、徐譽庭、蔡柏璋、趙啟運,

桂綸鎂、吳慷仁、謝盈萱,

金秀賢、金智媛,

張懸、安溥,

臺南人劇團。


每當我提起這些名字時,

朋友們總會用粉絲的濾鏡看著我,

甚至當追星的機會出現時,

期待我去追星,

但我沒有想要。


我算是粉絲嗎?

我不知道。


因為我很確定,

我喜歡的,是這些人的作品,

是創作才華、演繹方式,

這些只是他們生命當中的一小部分。


甚至每個名字,

都是因為有龐大的團隊在支持,

作品才能夠被世人看見。


我很感謝他們的存在,

但其實脫離作品的名字,

也都是平凡人,

當我看見這些名字下班後的生活感,

寧靜到我不願去打擾。


我只希望他們好好生活,

有餘裕的時候,

為這個世界帶來更多美好的作品,

這是身為支持者的私心。


各自安好,

寧靜美好。


透過這些選擇善良的人們眼睛,

讓我知道原來世上有很多的毛線團,

其實也恰好糾纏在我身上而不自知。


我們真切地看著每一個苦痛,

試圖理解如何陪伴彼此走過,

試圖理解傷痛為何發生,

試圖理解如何友善對待他人,

試圖理解如何預防未來的傷痛。


或許這就是人生的其中一種歷程。